找到相关内容21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东晋儒玄佛道诸家学说的消长交融

    洪年少时即以儒学知名当世,熟通《论语》、《诗》、《易》和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。又博涉史籍和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阴阳家诸书,还兼综医学著述。这种知识结构,使他后来 竟不成纯儒 ,而是成了一位道儒兼综、道本儒末...东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,他生当儒玄佛道诸家学说相互冲突交融的时代,表现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。在他的全部思想中,除儒家、道家的基本学说以外,还有法家的格杀不赦,阴阳家的神仙鬼怪,墨家的薄葬节用。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470716.html
  • 文明的起源与哲学和宗教体系的形成

    出现的,它以儒家的思想为主体,兼顾了道家、法家、墨家、刑名学家和诡辩学家等多种流派的思想,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认识论体系。这一体系既具有形而上学的理论,也规划了新的社会制度,还探讨了人性和人类道德问题,最...的,它以儒家的思想为主体,兼顾了道家、法家、墨家、刑名学家和诡辩学家等多种流派的思想,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认识论体系。这一体系既具有形而上学的理论,也规划了新的社会制度,还探讨了人性和人类道德问题,最重要...

    姜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5484095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三) 火化超度等问题

    墨家是主张薄葬。孔子在《易经·系传》上也讲,上古的人死后,后人找个地方把他埋葬,“不封不树”。不封,不是不盖棺,而是不另外划一块地起坟,属于自己家里的。不树,也不建立一个碑或种一颗树,都没有。 ...收拾好下葬就好了。墨家呢,墨子这一派影响很大的,反对厚葬,主张薄葬,简单明了,葬了就好了,也没有管后代,风水影响后代是后人加上的思想。 回教人的葬礼也很简单,他们忌讳说“死”,因为伊斯兰教把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临终|超度|中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5154884165.html
  • 因明入正理论续一

    施等,对名实关系有了更详尽的论述,后期墨家那就更系统了,提出了“以名举实”的原则,对于辩说的任务、原则、方法都说得一套一套的,比如“辩”的任务:“明是非之分,审治乱之纪,明同异之处,察名实之理,处利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2738335.html
  • 现代因明之著作

    墨家名辩之说的因明著作。中国现代虞愚著。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。1989年由中华书局影印重新出版。由绪论和本论两部分组成,绪论介绍因明学的意义,发展变革,研究方法以及与演绎逻辑的比较。第二部分本论对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3338600.html
  • 慈悲心与空观

    落实于空观,与空观相应,才不会囿于人类的情见。慈悲的三种层次——众生缘、法缘、无缘。无缘慈悲即是慈悲与智慧平等。  所以,大乘佛教的慈悲必须与空观相应,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,从而与儒家的“仁”、墨家的“...

    惟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5539349.html
  •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

    恻,墨家、道家得其切,唯凄与迫,谁亦不能得。兼之而大之,又复不可思议者,菩萨行也。”也就是说只有大乘菩萨行之“悲”才是最博大最强有力的。他强调了佛经上所说的“菩萨菩提,悲所建立”,“菩提心为因,方便为...

    李远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442664.html
  • 浅论佛教精神与戏剧的内在联系

    无常论和无我论。现在,常常有人说,印度的因明、希腊的形式逻辑和中国墨家的名辩,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,三足鼎立。窃以为,中国的名辩之术,既没有民主精神作为社会的基础,也没有科学精神作为辩析的基础,因而在专制...

    欧阳祯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148144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十六)

    发展,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人死续存论思想观念。比如,婆罗门教的人死续存论,佛教的人死续存论,印度教的人死续存论,道教的人死续存论,墨家的人死续存论,儒家的人死续存论,犹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的人死续存论,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349916.html
  • 漫谈儒释道“三教的融合”

    然而,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,还存在着除儒家思想体系以外的其它许多学派思想体系,如道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阴阳家、墨家,以及后来传入的印度佛教等。这些学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都起着作用,儒家并未独占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351003.html